• 主页 > 知识问答
  • 从吃饱到吃好:探索健康饮食与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及食品安全新趋势

    过去,人们只关心“吃饱”,一碗米饭加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如今,“健康”早已成为必须,一小碗荤素搭配的米饭变得更加重要。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健康、营养的饮食至关重要。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房子,饮食是房子的基石,而膳食营养是基石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扩展到营养健康。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每个人的新愿望。

    食品质量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

    食物是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切其他活动的能量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完整状态”,食品健康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密切相关。

    食品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饮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与动物源性食品和油脂的食用量呈显着正相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不合理的饮食是导致中国人患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到,高盐或高钠摄入在我国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的病因中位居首位。因此,推广健康饮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也是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健康也与个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吃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改善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 2024年4月,《自然-心理健康》杂志对18万人进行的跟踪调查显示,不同饮食偏好带来的精神障碍风险不同。挑食和偏食会影响你的情绪并导致营养不良。而且饮食均衡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好的认知水平。

    可见,食品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吃”上,就是更加多样化、营养健康的食品供给。

    农业生产作为食品供应链的起点,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标准,采取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农田环境、农药使用等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后续加工和消费提供可靠的原料。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重视肉、蛋、奶、蔬菜、水果、鱼类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供应。

    大粮食理念是传统粮食安全理念的拓展和延伸。它打破了食物主要来自耕地的传统观念。它需要来自耕地、草原、森林和海洋、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热量和蛋白质,充分挖掘粮食供应潜力。其做法是开发丰富的食品品种,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从“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需要什么”,通过科技创新和质量优化食品品种,建立供需匹配的多元化食品供应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饮食结构的改变需要配套的健康素养

    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变化,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富含膳食纤维。但谷类食品摄入过多,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少,牛奶和水果相对缺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过度食用畜肉和油脂,同时减少粗粮和薯类食品。这样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

    目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存在。比如,膳食脂肪供能比例持续上升,农村地区首次突破30%的建议上限;家庭人均每日食用盐、油消耗量远高于推荐值;居民外出就餐比例持续增加,食堂、餐馆、加工食品等外出就餐比例、油盐问题值得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问题凸显。

    可见,吃和能吃是有本质区别的。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每天需要均衡摄入的7种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就像一个被七块木板包围的桶。桶的容量相当于健康状况。饮食提供的营养决定了木板的高度。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高度。

    但很多人对健康饮食仍存在误解。有的人因为追求苗条身材而拒绝碳水化合物食物,有的人认为素食最健康,有的人则偏爱大鱼大肉。事实上,健康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能量来源的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如果碳水化合物占比超过70%或低于40%,都会造成健康风险。同样,动物食品为我们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 和 B 族维生素,但它们也含有较高含量的脂肪和胆固醇。

    这些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需要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配合。

    为此,定期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素养,通过均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推动预防战线前行,成为对自身健康负责的人。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提高保健食品素养、了解膳食科学、使用均衡膳食工具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更需要减少能量,增加水果、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总量控制。

    近年来,“地中海饮食”开始流行,成为很多人追求的健康饮食模板。事实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中提出的“东方健康饮食模式”已经为我们采样。

    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_痛风与健康生活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代表,其中包括许多健康的饮食模式。例如,我国江南、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较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清淡烹调、少盐,食物多样,以谷物为主,富含蔬菜和水果,常吃鱼、虾等水产品、豆制品和牛奶等。膳食营养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调查发现,这些地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人均预期寿命特别是健康预期寿命较高,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较高。相对较低。对比发现,这种模式更接近均衡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将其定义为“东方健康饮食模式”并推荐。水土养育着人民。不仅在南方,在其他地区,通过合理组合,都可以找到健康膳食的解决方案。

    未来食品趋势是风味与健康双重导向

    食物多样化是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让美味更健康,让健康食品更美味,已成为当下的趋势。食品的未来以风味和健康为导向。

    食品的未来是什么?它是传统食品和现代食品的发展,反映了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任务是解决粮食供应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膳食结构和精神享受等问题。核心内容包括植物性食品、食品传感、智能制造、替代蛋白、精准营养和食品安全。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食品将更加安全、更加营养、更加美味、更加可持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风味是一种感性的享受,健康是一种理性的追求。对于食品工业企业来说,在从食品制造向食品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适应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生产力,从而将食品工业产业打造成为设计健康功能产品,建设健康生产工厂,发展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质服务的现代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健康食品还比较匮乏。例如,除婴幼儿奶粉外,其他婴幼儿食品的研发生产情况不容乐观;我国人口老龄化,但适合老年人的高级食品研发和生产不够充分,口味、口感针对性不够。 ;对于有饮食要求的糖尿病、痛风患者来说,真正健康、美味的食物并不多。

    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首先需要在制度层面形成共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支持政策和监管政策,引导全社会和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食物。同时,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还应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健康食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作者:景日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longwenhua.com/html/tiyuwenda/943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