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治疗痛风的“双刃剑”
在讲运动与痛风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痛风发病的基础——血尿酸升高。首先要明白的是,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并超过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饱和度时,就会在关节或周围组织中沉淀,形成尿酸盐结晶,这是引发痛风发作的基础。
因此,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尿酸盐结晶的形成是防治痛风的关键。此外,血尿酸水平的快速、大幅波动会导致组织中尿酸盐晶体的不稳定,这往往是痛风发作的诱因。
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健身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筋骨、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成分、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精神压力,多方面促进人体身心健康。
那么运动与通气有何关系呢?对于血尿酸水平和痛风而言,运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增加脂肪燃烧,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和血压,间接影响血液中尿酸的产生和排泄,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血尿酸。但另一方面,运动不当会使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机会。
过度无氧运动可诱发痛风
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高强度运动后血尿酸水平会急剧升高,但等量的中低强度运动(有氧运动)并不会使血尿酸升高。可见,高强度、无氧运动可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那么,为什么高强度或无氧运动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增加生产尿酸的原料
喜欢健身的朋友都知道,体内的能量供应来自于一种叫做三磷酸腺嘌呤核苷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TP。其实这是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高强度或无氧运动时,能量需求巨大。肌肉中的ATP会分解大量的能量为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腺苷和次黄嘌呤。后两者进一步代谢产生尿酸,导致血尿酸升高。
尿液中尿酸的排泄减少
我们体内的尿酸有2/3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然而,剧烈运动会导致出汗增加和尿量减少。尿液中尿酸的排泄也相应减少,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
乳酸增加影响尿酸排泄
高强度运动或无氧运动后,肌肉组织中产生大量乳酸,使局部pH值降低,不利于尿酸溶解,并促进尿酸盐结晶形成,从而影响排泄尿酸。
基于上述机制,剧烈运动后血尿酸水平往往会迅速升高,血尿酸水平如此大的波动会导致痛风发作。此外,剧烈运动造成的关节损伤以及运动后暴饮暴食也会引发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最好选择有氧运动
痛风患者进行健身运动时不宜急功近利。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疾病状况,适当合理地选择锻炼方法,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一般来说,应遵循个体化、适度、循序渐进、坚持的原则。
不同疾病状态的运动原则
痛风发作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就医。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缓解间歇期。此时是运动健身的最佳时期,但应避免高强度、高对抗性运动和长期无氧运动。
对于慢性痛风患者来说,由于血尿酸水平长期较高,痛风性关节炎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因此在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方法时必须更加谨慎。应采用低强度、短期、渐进的练习。模型。
痛风患者首选的运动健身计划。中等强度、有规律、持续的有氧运动是痛风患者最好的运动方式。痛风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跳绳、健美操、太极拳、非对抗性球类运动等多种有氧运动。
根据自身条件、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做出合理选择。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要太高,上限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0%(最大心率=220-年龄)。例如,40岁的痛风患者,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44次/分钟。当然,如果强度太低(低于最大心率的60%),则达不到健身效果。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最好在下午4-5点之间,并坚持每周3-4天的运动频率。
体力劳动和健身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痛风患者在运动健身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运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尿酸水平。单纯的运动健身对于降低尿酸的作用非常有限。
体力劳动不能代替健身运动
体力劳动只锻炼有限的组织部位,身心都处于工作紧张和压力之下,这是健身锻炼无法比拟的。
运动中或运动后补充适量的水
保证充足的尿量,增加尿酸排泄。
避免运动后暴饮暴食
特别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避免血尿酸大幅波动。
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或喝冷饮
这会导致皮肤或胃部的温度急剧下降,血管收缩,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变得不稳定,从而诱发痛风。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痛风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计划,促进整体身心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赵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longwenhua.com/html/tiyuwenda/9412.html